世界卒中日
为有效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切实提高百姓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和控制率,增强公众对卒中早期症状识别口诀的记忆,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年10月28日上午,在第17个世界卒中日来临之际,青医院到薛家岛街道办事处南岛小镇社区开展主题为“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世界卒中日宣传义诊活动。
本次义诊活动,医院神经内科李雪梅主任带领4名医护人员为社区百姓进行卒中相关知识的讲解,让社区百姓了解脑卒中的先兆、最佳治疗时间和治疗方法,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李雪梅主任为前来问诊的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指导,指导百姓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本次义诊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为前来咨询的百姓进行血压测量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约余份,社区百姓纷纷为本次义诊活动点赞!
脑卒中科普知识
01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有什么危害?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它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发生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因卒中而残疾,发生卒中后,每分钟大约有万个脑细胞死亡,脑组织及其所支配的运动、语言、认知及情感等多个功能也将同步逐渐丧失,但是,如果卒中症状能够被早期识别,患者在发病4.5小时之内被及时送到有救医院,得到规范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良好恢复。因此,及时发现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诊治,治疗和康复效果也就越好。
02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卒中可防可治。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酒精摄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心理因素等。
03
如何进行脑卒中风险自我评定?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在全国个地区连续10余年组织开展40岁以上人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和干预工作,并推行了简单易行的脑卒中“8+2”危险评分。其中,“8”是指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心房颤动、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8项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2”是指发生过脑卒中或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高危:具有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或者发生过脑卒中;或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判断为高危的人群建议立即向专科医师咨询脑卒中的预防。
中危:具有少于3项危险因素,且患有1项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
低危:具有少于3项危险因素,且无慢性病。
对于高中危人群都需给予定期的随访管理,同时针对其危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诊疗处置。
04
如何做好血压管理?
各地应大力开展“30岁及以上公民知血压行动”。
30岁及以上公民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压检测,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一旦确诊高血压,应积极配合所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工作。
05
怎样预防脑卒中发生或复发?
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的防治脑卒中。
(一)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7点:
1.清淡饮食;
2.适度增强体育锻炼;
3.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酒、避免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
5.注意气候变化;
6.保持情绪平稳;
7.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二)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重点注意以下5点: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血糖。
4.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5.提升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积极参与、配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