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神经内科质控中心举行“防治卒中中心”授牌仪式,全省38家医院喜获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称号,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榜上有名,医院数量全省第二。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范玉华教授,东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东莞市脑卒中质控中心主任医院表示热烈祝贺。
医院代表合影
截至目前,东莞已有13家医院获得国家级卒中中心的称号,其中3家高级卒中中心、10家防治卒中中心(含2家综合防治卒中中心),东莞卒中中心数量名列全省地级市第4位,卒中救治网络日渐成形。
脑卒中,也就是脑中风,是中国居民的首位死因,成年人残疾的首位病因,是名副其实的健康“第一杀手”。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致医院的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及卒中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市卫生健康局的大力支持和广东省神经内科质控中心的精心指导下,南方医院(医院)牵头的东莞市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于年成立。这几年,通过组织市内专家现场督导、评审辅导、技术培训等方式,医院的卒中救治绿色通道以及卒中中心建设。
作为此次上榜的医院之一,消息传来,医院上下倍感振奋。医院,近年来,医院重点加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建设。医院心血管内科归属于综合内科,是集医、教、研、临床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神经内科于年7月在医院独立成科,年6月医院成为“东莞市脑卒中急救地图(第二期)”医院之一,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年5月医院组建了神经医学中心。
年4月11日,医院卒中中心正式成立,4月12日网上预申报防治卒中中心,10月28日通过网上资质认证,开始进入现场指导阶段。这一年多来,医院不断改进、提升卒中防治中心内涵质量和技术水平。
年6月1日,医院卒中中心接受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的专家组现场评估,医院对评审专家提出的反馈意见积极复盘、整改落实,以进一步提升救治能力和水平,使卒中患者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治疗。
医院代表合影
获评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是对医院努力的肯定。
几乎就在同时,医院胸痛中心也达到广东省胸痛中心建设标准要求、通过省级验收,大幅提升了东莞临深片区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医院医护人员
而医院在年4月启动卒中中心创建工作,4年来,医院建立健全卒中中心的组织架构和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各种会议和培训,整合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持续优化卒中救治流程,卒中急救团队救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目前,医院卒中中心静脉溶栓DNT时间普遍在30分钟以内,在虎门地区率先开展介入动脉取栓手术,可开展涵盖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规开颅、立体定向穿刺、血管内介入、脑血管搭桥等所有术式。
医院卒中中心还与南方医院(医院)、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卒中协同救治合作体系,加强对急性卒中病人的规范化治疗,促进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无缝对接,医院卒中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程,增强医院卒中急诊急救的辐射能力与影响力。
医院
医院通过资源整合,以多学科协作模式为基础,打造一支由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放射科、检验科、超声科等多科协作的“脑卒中救治团队”,设立卒中绿色通道,24小时联动待命,并建立了卒中规范化诊疗的标准操作流程,不断加强院前、院内急救的无缝对接,大大缩短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到检查、治疗的时间,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年5月至年4月,医院卒中中心共开展急性脑梗死溶栓57例,脑出血手术37例。
医院卒中中心现场评估会
医院自年7月启动卒中中心建设以来,不断优化卒中绿道建设、脑血管病急救流程,完善区域性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取得一系列建设成效:静脉溶栓例数及溶栓率较往年有了明显增长,DNT时间缩短,DNT中位数达到31分钟,低于国家要求的60分钟。
东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东莞市脑卒中质控中心主任陈仰昆教授表示,此次东莞医院成功上榜令人欣喜,是东莞卒中事业不断进步的标志。然而,如今在东莞接受静脉溶栓、取栓治疗的患者比例仍然不高,与国内省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东莞卒中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医院神经内科同仁团结协作,各级卒中中心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识别管理好卒中高危人群,切实做好卒中健康教育工作,使更多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争取在年内实现每50万人口有一家卒中中心的目标。
文/广州日报记者汪万里、南方日报欧雅琴
我就知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