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和老年患者的常见问题,但时常被忽略。据统计,大概20%-60%的患者在脑卒中之后都会产生吞咽障碍的问题;另外,老年人由于疾病的增加,器官的退化,也会产生吞咽障碍的问题。那么吞咽障碍是什么?
具体表现为:
1、时常出现喝水、吃饭呛咳。
2、流口水或痰液多,痰中带食物残渣。
3、口腔中常有食物残渣。
4、反复肺炎、发热或体重明显减轻。
5、进食时间长。
6、进食后声音改变。
7、食物含住不吞。
8、吞完食物后觉得咽部有异物感。
9、吞咽完后呕吐。
有些老年人存在长期的、反复的,不明原因的肺炎,很有可能是由于吞咽障碍造成的误吸性肺炎;还有一些老年人,进食后声音会发生改变,比如失音(饭后声音减弱),也要考虑吞咽障碍的存在。
如何确定吞咽障碍
目前临床上评价吞咽障碍的金标准是吞咽造影检查。
关于吞咽障碍的训练方法
一、吞咽障碍的间接训练:间接训练适用于从轻微到重度的各类吞咽困难患者。
1、口唇闭锁运动训练可以改善食物或水从口中漏出。让患者面对镜子独立进行紧闭口唇的练习。
2、下颌运动训练可促进咀嚼功能,强化咬肌肌力,让患者做以臼齿咬紧压舌板的练习。
3、舌部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对食丸的控制及向咽部输送的能力。练习舌的灵活性;用压舌板抵抗舌根部,练习舌根抬高等。
4、冷刺激能有效的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且吞咽有力。
5、咳嗽训练吞咽困难患者由于肌力和体力下降、声带麻痹,咳嗽会变得无力。
6、促进吞咽反射训练。
二、吞咽障碍的摄食训练
摄食训练(直接训练)的适应症是:患者意识状态清醒、全身状态稳定、能产生吞咽发射、少量吸入或误咽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
1、体位
应选择既有代偿作用且又安全的体位。一般让患者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用枕头垫起,辅助者位于患者健侧。颈部前屈也是预防误咽的一种方法。
2、食物的选择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其特征为:①柔软、密度及性状均一;②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③易于咀嚼,通过咽及食管时容易变形;④不容易在黏膜上滞留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饮食习惯进行选择,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
3、一口量
正常人的每次入口量约为20ml。
4、调整进食速度
指导患者以较常人缓慢的速度进行摄食、咀嚼和吞咽。
来源:济南市立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