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家属:
我爸爸的病情已经稳定了,现在是不是应该多扶他下床走走呢?
康复医生
/p>
那我问您三个问题:一是能独自站住了么?二是能正常抬起腿,患侧能站住了么,哪怕就几秒钟?三是患侧腿能不能抬起来,膝部能不能打弯了?
脑卒中患者家属:
我爸刚过了急性期,患侧手脚还一点都动不了啊!不过我们人多,可以架着他走,不是说多锻炼,会早点恢复走路吗?我们就想他早些能走路啊!
康复医生:
这是个误区啊!过早的练习行走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甚至会导致他以后的走路姿势很难看。
每每看到这种情形,作为一名运动治疗师,我的内心是崩溃的,除了担心患者安全,更担心患者形成异常的步态。因为异常步态一旦形成,便不易纠正。
那我们何时开始步行?
偏瘫步行的基本要素
1、颈部、躯干及偏瘫下肢抗重力肌能够抗重力;
2、患侧下肢能负重、支撑身体;
3、站立时重心能够前后、左右移动;
4、患侧下肢髋关节能够屈曲、迈步。
推荐意见
(1)脑卒中偏瘫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尽快离床,借助器械进行站立、步行康复训练。病情稳定指生命体征平稳,且48h内病情无进展(Ⅰ级推荐,A级证据)
(2)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积极进行抗重力肌训练、患侧下肢负重支撑训练、患侧下肢迈步训练及站立重心转移训练,以尽早获得基本步行能力。(Ⅱ级推荐,B级证据)
指南总结
尽早离床,尽早站立及步行,当负重、重心转移、站立平衡、屈髋屈膝能力不足时,可借助器械进行步行训练的。
所以当患者上述功能未达标时,我们不提倡家属帮助患者特别是伴有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过早进行步行训练。
我们提倡:多站不走。
不走的话我们要怎么训练呢?
虽然不能锻炼步行,但家属可辅助患者把步行前的基础打好,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几个简单易行的家庭训练。
1、辅助站立训练
适用人群:无站立平衡患者
方法:患者双足与肩同宽,身体自然放松,目视前方,重心在正中或偏向患侧,治疗师坐于患侧,双腿控制患膝于中立位;(安全起见,可采取靠墙站),时间根据患者耐受20-40分钟不等。
2、动态站立平衡训练
适用人群:站立平衡大于1级(独立站稳)
方法:患者独立站立,辅助者坐于患侧,双腿于患膝前后防止膝过伸,令向不同方向活动够物。
3、重心转移训练
方法:患者站立,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辅助者姿势同前,令患者身体(肩部、骨盆同步)向患侧、健侧交替转移。
4、膝关节控制训练
方法:患者背靠墙站立,双足与肩同宽,脚尖朝前,辅助者坐于患侧,嘱患者沿着墙向下滑动,至患者可承受角度(屈膝角度宜膝不超过脚尖为宜)并尽可能维持,10个/组;
5、负重训练
方法:患者靠墙站立,辅助者坐于患侧,双膝固定患者患膝,双手扶持患者髋部,提醒患者重心往患侧转移,当大部分重心能转移到患侧上时,抬离健侧下肢至台阶上,患膝维持在0°位,避免过伸。
6、屈髋屈膝训练
患者仰卧位,家属协助患者双下肢屈髋屈膝,患者双脚掌放在床上,家属用手固定患者健侧下肢内侧,嘱咐患者将患侧下肢向健侧下肢靠拢。
结语:
走路从来不是一个好的康复选择。
那些通过走路“恢复好”的患者,多数是肢体运动功能损伤相对轻微,基础运动功能没有大的损伤,肢体各个关节的基础控制功能还是完善的。即便他们没有非常完善的肌肉力量,仍可以通过简单的走路,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恢复到接近常人的步态。
若患者没有基础的关节运动控制功能,是不太可能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改善步态、步速、步频等基础行走功能。
如果你只是为了可以行走,无所谓步态美丑,能够忍受这种错误运动模式带来的肢体疼痛,不希望恢复常人步态,那你“随意走”。
患者如何康复训练需要专业人员评估后做整体安排康复计划的,不可自行瞎练。
看似普通的活动胳膊拉伸腿,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一套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是结合了患者的情况具体分析安排的,它可以精确到每块肌肉、每个动作,还会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康复阶段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康复训练需要努力,更需要系统科学正确有效的练习,才能事半功倍。盲目的肌肉力量训练往往会加重患侧的异常运动模式,是不可取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康复,这边有一对一脑梗康复沙龙小班课,一个班只有5人,一个月的专项康复,可以帮你有效地突破瓶颈,获得改善,尽可能避免一些错误的姿势引起的二次损伤和不适合自己目前阶段的训练内容,快速回归社会。评论区回复数字1报名参加。#脑梗偏瘫正确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