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偏瘫后膝关节不稳定,过伸,打软腿,疼痛, [复制链接]

1#
全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327/o6vcfjz.html

肌内效贴布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日本,发展于欧美,近年来引进国内,不仅用于各类运动损伤的处理,而且广泛延伸到临床康复等领域。我院脑病科主任侯志红在参加省康复学术年会培训后,将此技术应用到偏瘫足内翻患者身上,改善患者不良姿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肌效贴的主要功能/p>

1、利用肌效贴提供的持续性感觉输入调整异常的肌张力,对异常姿势进行控制和改善

2、肌效贴附着于皮肤时,对皮肤的机械性感受器产生刺激,这种信息与痛觉一同传递到脊髓背角时,抑制痛觉输入,从而产生止痛的作用。

、肌内效贴贴扎完成后产生的褶皱提起局部皮肤,增加皮下间隙,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达到消肿的目的。

4、利用贴扎方向的不同及贴布的回弹力促进或者抑制肌肉收缩,从而达到增强肌力或者放松紧张肌肉的作用。

5、矫正及调整肌肉、筋膜及关节的不正常排列。

肌贴的贴扎技术

贴扎技术是指按一定技术要求,将肌效能贴布贴扎到人体皮肤表面,并借其弹性回缩而发挥功效的一种医学治疗技术。

肌贴的作用功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肌效能贴布贴扎技术,在贴扎时要充分考虑贴扎位置、肢体摆位、贴布剪切形状、贴布起始点(也称为锚点)、贴布拉伸程度,以及采用单层还是多层贴扎等因素。

不同组合的贴扎技术以及采用的形状不同,其作用功效上的侧重点上也不一样。

根据贴扎目的及贴扎位置的解剖特点的不同,肌贴有多种剪裁方法。常用的贴扎形状有“I”形、“Y”形、“X”形、“O”形、“爪”形、“灯笼”形、“复合型”形5种,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进行随意裁剪,不同形状的贴扎则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肌贴的使用方法

患者在脑卒中后大部分会出现步行能力的丧失或步态异常,如步行时不对称、稳定性差与害怕跌倒等问题,虽然大约85%的患者可能在患病后恢复一定的步行能力,但是脑卒中患者有可能因为患侧下肢伸屈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平衡或本体感觉的障碍导致其患侧的膝关节伸直过度甚至反张,并出现“划圈步态”,约有40%~68%的患者步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患侧下肢膝过伸的现象。

对于偏瘫患者来讲,他们可能会出现膝关节不稳定的状况,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肌内效贴布来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本期为大家介绍几个针对偏瘫患者膝关节不稳定的实用贴法:

膝周围肌肉的几种贴法:

激活股四头肌收缩贴法

患者采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先取“Y”形贴布(采用自然拉力)锚固定于大腿根部,尾沿肌腹,止于膑骨上缘两侧

增加膝关节稳定性(1)

患者采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I形贴布中间为锚(自然拉力),锚固定于胫骨粗隆,尾分别固定于髌骨两侧大腿远端

促进膝关节稳定性(2)

患者取俯卧位,膝关节略屈曲,I形贴布两端为锚,分别固定于大腿近端和小腿近端,而后伸直膝关节,平展贴布

促进踝背屈贴法

患者取仰卧位,踝充分背屈,取I形贴布(自然拉力)锚固定于小腿1/处,尾固定于内外踝间足背处

诱发小腿三头肌放松

患者取俯卧位,踝充分背屈,取Y形贴,锚固定于足跟处,尾分别沿肌腹外缘向上止于腘窝处。

膝过伸现象不仅在发生脑卒中患者身上,所有的脑损伤和脊髓损伤患者身上都有可能发生,需要引起广大治疗人员及患者家属高度重视。一旦发生膝过伸现象,就很难矫正,并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响康复疗效及预后。脑卒中康复指南建议从早期就要介入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康复,这边有一对一脑梗康复沙龙小班课,一个班只有5人,一个月的专项康复,可以帮你有效地突破瓶颈,获得改善,尽可能避免一些错误的姿势引起的二次损伤和不适合自己目前阶段的训练内容,快速回归社会。评论区回复数字1报名参加#脑梗偏瘫正确康复训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