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女性脑卒中的风险远远高于男性,而且预后差,同时易出现焦虑或抑郁等不良心理。脑卒中已成为我国致死性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所以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以下三类女性。
哪几类女性应防止脑卒中?
1、正处于围产期的女性
正处于危险期的女性易出现颅内出血或脑卒中,也易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因为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很大变化,增加凝血因子含量,降低抗凝以及纤溶因子,进而增加血栓生成几率。女性怀孕后也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这是导致怀孕期和产后女性患脑卒中的主要因素。大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生成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另外,若女性怀孕前出现动静脉畸形或颅内动脉瘤,那么怀孕后易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
2、正处于更年期的肥胖女性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黄体酮和雌性激素分泌不足,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尤其是腹型肥胖、三高、超重以及胰岛素抵抗等都会引发脑卒中。肥胖程度跟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成正比,也就是说越肥胖,脑卒中的风险就越高。另外,三高患者也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因为以上疾病可破坏血管内皮,易造成动脉硬化或导致斑块破裂,进而生成血栓,引发脑卒中。
3、更年期高血压女性
女性在更年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较低,睡眠质量差,情绪波动较大,多种疾病随之而来,如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高血压正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脑卒中患者如何做好居家护理?
1、生活护理
每两个小时翻身一次,经常擦拭身体,每天至少换一次贴身衣服,注意床铺平整和清洁,防止出现压褥疮。提供低盐、低糖和低脂的饮食,多吃含膳食纤维食物,每天的喝水量应达到毫升以上。期间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的进行吞咽功能锻炼,这样能防止呛咳。
2、家庭环境护理
居住房间温度应在22~24℃,相对湿度达到50%左右,保证房间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和通风。
3、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易出现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或失落等,护理人员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信心,多和他们交流,帮助消除不良情绪,让其树立能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情绪上受到刺激。家属要给患者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其感觉到身心舒畅。
温馨提示
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生活中应做好预防工作,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和体重等,积极预防肥胖,拒绝吸烟喝酒,及早解决颈动脉狭窄问题。合理安排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和粗粮,拒绝吃高糖和高胆固醇食物。适当地参加户外活动来控制体重,增强血管弹性。若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应合理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必要时需接受抗凝治疗。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