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六分期 [复制链接]

1#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比美国高出一倍。很多人一直认为癌症才是死亡的头号杀手,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脑卒中已经升为中国第一位死因。

近二十年监测结果显示,脑卒中年死亡人数逾万,年增长速率达8.7%。脑卒中除了高致死率外,还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和健康生活质量。

脑卒中,又称作脑中风或脑血管病,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高”特点。根据“中国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协作研究组”发表的数据,我国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脑梗)占62.4%,脑出血占27.5%,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8%。

我们大家比较熟知的是中风后会遗留偏瘫的运动模式,民间常说的“半边瘫”。由脑卒中的高致残率就可知中风后会留下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Brunnstrom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了长时间的临床分析,结合大量文献资料,提出了脑损伤后恢复的6个阶段,并利用这个规律创立了一套治疗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同时这也是现从事神经康复的治疗师一直在遵循的治疗方法。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分别经历了哪些时期。

Brunnstrom认为,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重新出现了在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例如肢体的共同运动、姿势反射以及联合反应,并出现一些原始反射和病理反射。偏瘫运动患者不是单纯的运动功能障碍,而是由知觉障碍所致的运动障碍,即所谓的知觉运动障碍。

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过程首先从完全性瘫痪(BrunnstromⅠ级)开始,然后出现运动质的异常,即运动模式异常(BrunnstromⅡ级),继之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顶点(BrunnstromⅢ级),之后协同模式即异常运动模式减弱,开始出现分离运动(BrunnstromⅣ、Ⅴ级),最后几乎恢复正常阶段(Ⅵ级)。

Brunnstrom揭示了脑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过程及其规律,并成为这类患者功能评定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脑损伤过程分为6个阶段:

1.首先是急性期患肢处于弛缓状态,无任何运动(Ⅰ期);

2.随着恢复开始,患肢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或若干运动)、最小随意运动反应,痉挛出现(Ⅱ期);

3.此后共同运动随意出现,显示有关节运动,痉挛进一步加重,达到高峰(Ⅲ期);

4.之后共同运动模式逐渐减弱,分离运动出现,多种运动组合变得容易,痉挛减少(Ⅳ期);

5.进一步脱离共同运动模式,可较好地完成独立运动及难度更大的组合运动,痉挛继续减少(Ⅴ期);

6.最后,痉挛消失,可完成每个关节的运动,协调性接近正常(Ⅵ期)。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具体见下表):是确定康复治疗目标、制定康复计划、评定康复疗效中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Brunnstrom以脑损伤患者上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基础,把患侧上肢、手、下肢功能各分为1-6期,判断标准如下/p>

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师在给偏瘫患者制定康复计划、执行计划时要严格遵循Brunnstrom六分期内容。此外,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所有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都按照这个分期恢复,要根据脑损伤的损伤严重程度,一些患者损伤程度较轻的,生命体征平稳后就介入康复治疗,运动功能恢复较快。

END

图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编辑:蜂鸟复健Tina

若本文对你学习有所帮助,不要忘记点赞转发噢!

往期回顾

三人中至少有一个需要康复!

国家六部委发文:未来五年,社区中医康复成为基层风向标!

麦肯基疗法——七步教您告别颈椎、腰椎不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