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也叫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该病发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多发于中老年人,但现在有年轻化趋势,中风致残率特别高,许多病人半身不遂,手足麻木,大小便失禁,说话不清楚甚至不能说话,吞咽障碍,记忆减退,不能理解别人讲话,性情改变等。医院度过急性期后就出院了,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康复治疗和指导。这些病人回家后,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所谓的“康复”,结果不但对疾病的恢复没有好处,反而加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下便是一些康复的常见误区。
误区1、腿好恢复,上肢不好恢复,就多锻炼褪
我们常常见到脑卒中患者可以跛着腿行走,但手却不能抓握。的确,大部分患者腿部的恢复快于上肢,这是普遍规律。这是因为,首先,支配下肢运动及感觉的脑区受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双重供血,而支配上肢的脑区血供相对单一,出现血供障碍时不易得到代偿;其次,虽然上肢的体积比下肢小很多,但需要完成更加精细的动作,控制上肢的脑区比控制下肢的更加广泛,所以,这部分脑区损伤机会大,修复难度也大;再次,一侧偏瘫后,很多上肢的动作可以由健侧代替,患侧上肢因为使用笨拙,常会丧失练习的机会,而站立行走需要双下肢共同努力,患侧下肢得到练习的机会更多,更容易恢复。增加患侧上肢的练习机会,可获得更好地恢复,哪怕在病后一年以上,持之以恒的练习也会有奇迹出现。
误区2、每天锻炼一定是多多益善
以采用正确训练方法为前提下,高强度的训练的确可使患者更多获益。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的自我训练,训练情况定期向康复医生反馈,根据肢体功能恢复的情况调整训练方案。有些患者使用拉力器,握力器等训练上肢肌力,或在髋膝关节稳定性较差时由家人搀扶强行行走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这样的错误练习不仅会损伤不稳定的关节,还会强化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形成偏瘫患者特有的“挎篮”“划圈”的异常姿势。
误区3、患侧不方便,就多用用好的那一侧
患病后偏瘫,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很多人习惯用健侧下肢支撑体重,洗脸、吃饭等日常动作由健侧手代劳,认为这样安全,有效率。其实,在患病早期,尤其是病后6月内,脑组织的代偿能力很强,日常生活中对患肢每一次使用都是宝贵的练习机会,使用的频率越高,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患肢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它自己做,不能做的事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尝试去做。
误区4、病后一定要多静养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点,患者生了这么重病,理所当然应该享受家人的照料,孰知用进废退,长期卧床静养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直挛缩,影响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医学上称之为“废用综合征”,大部分日常生活由别人照料,还会降低患者自我的价值感,诱发卒中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