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脑血管疾病的高发,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半侧肢体功能障碍,也就是偏瘫。良肢位摆放常见于脑卒中急性期(软瘫期),通常指发病2周时间内,这一时期应以抢救为主,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可以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为恢复期顺利进行康复治疗打下基础。良肢位摆放又称抗痉挛体位,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
良肢位摆放的作用是什么?
良肢位摆放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
总结一下,良肢位摆放的作用主要为:1.防止压疮;2.预防肢体关节挛缩;3.减轻痉挛;4.维持良好血液循环。
良肢位摆放应该如何做呢?
肢体放置于抗痉挛体位,每2小时变换1次体位。
00:10●健侧卧位,患者选择一个最舒适的体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上方向头顶方向上举约°,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足不要内翻。
●仰卧位,患者头下垫枕,不宜过高。肩胛骨下放一枕头,使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外展20-40度,肘、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并分开,整个上肢放在枕头上。患侧下肢,在臀部和大腿外侧垫个枕头,髋关节稍向内旋。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脚底不要接触任何东西。
●患侧卧位,患侧肢体在下方。躯干略后仰,背后放枕头固定。患侧上肢:肩和肩胛骨向前伸,前臂后旋,肘和腕伸展,手掌向上,手指伸开。健侧上肢可放在躯干上。患侧下肢:健肢在前,患肢在后,患侧膝、髋关节屈膝,稍稍被动背屈踝关节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由膝至脚部用软枕支持,避免压迫患侧下肢肢体。
●翻身时,要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在躯干转向一侧的同时,家属可以将双手分别放于患者的肩和臀部,帮助患者向健侧或患侧翻身。
卧位方式变换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偏瘫患者的卧位方式的变换,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患者翻一下身而已,其实正确的护理患者变换体位,对其身体的恢复、防止发生意外的损伤(如骨折、关节脱臼等)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属在帮助患者变换体位的时候,动作要轻柔和缓,不要采取拖、拉、推等动作,应稍抬起患侧肢体,以免损伤皮肤,并且随时观察患者,避免患者发生跌床事故。
最后,祝各位患者能积极治疗,早日康复。若对良肢位的摆放还是不是很明白,可在下方留言评论或者私信,看到后会再给您做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