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癌症中心年2月发布的最新一期的中国癌症数据统计显示,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4万例(男性.4万例,女性.0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按发病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4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关键。
如何通过提高癌症的早期发现率,降低癌症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0月27日,以“专注早筛的力量”为主题的第四届“西湖对弈”癌症早期筛查与防治跨界高峰论坛在杭州隆重举办。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指出,癌症一疾预防必须要在政府层面上做工作,通过法律行政命令保护个人和社会,免遭致癌因素的影响。另外,还要提高科普宣传,普及防癌知识,建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直肠癌筛査防治共识发布
与往届相比,本届峰会与中国抗癌协会合作,首次在河北石家庄设立分会场,并在现场发布自年以来第一次更新的结直肠癌筛査防治路径专家共识。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超过60.8万人死于结直肠癌。近年来,结直肠癌新治疗手段不断被应用于临床,然而,即使在美国其5年生存率仅在60%左右,并且治疗费用高。另一方面,由于结直肠癌自身特点,它又是最适合早筛的癌症。
由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制定专家组制定的“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综合我国国情考虑,共同建议以提高人群筛查率和提高早期肿瘤检出率作为筛查短期目标,以40—74岁一般人群及城市人群为优先对象,推荐结直肠癌患者从初筛(人群分层)、精筛(高危人群)、诊治(病理活检),使用问卷风险评估、免疫法粪便隐血检测、多靶点粪便检测、结肠镜检测等4个筛查方法,使患者通过选择最佳的筛查方式达到最少的成本和获得最大的效益。
癌症防控需要多种方式融合
《“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指出,要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到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
围绕主题,与会嘉宾在健康管理产业探索服务新模式、互联网医疗升级、精准早筛技术实现医疗新突破圆桌讨论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析如何有效对癌症进行有效管理及防治。
在健康管理产业探索服务新模式讨论中,对话嘉宾一致认为,一是健康管理首先要转变医生的观念,以早筛、预防为主;二是进行学科建设。
对于互联网医疗升级,妙健康首席医学官罗晓斌表示,自“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出来后,我们更加注重对新规范和安全性的认识。首先要从互联网线上医疗或者线下医疗进行规范。其次,互联网医疗包括健康管理最重要的是数据,和健康医疗数据安全性相关的技术,还有手段都要相应的提高。
在精准早筛技术实现医疗新突破讨论中,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张卫认为,一主要是加强对医生、患者、领导等理念的更新和教育。二是提供更好、更精准,患者更认可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