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过去30年,我国吸烟所致死亡显著增加;我国居民的吃盐量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过去20年,男女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分别下降44%和36%,有研究预测,体力活动的下降,将增加70万例的血管事件。”11月1日,在深圳市召开的中国心脏大会(CHC)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医院院长胡盛寿重申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七大个人健康建议:知晓个人血压、注重合理膳食、定期血脂检测、学习急救措施、自我血压管理、酌情量力运动、防范脑卒中。
据介绍,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不良生活方式流行是重要原因:如吸烟、盐摄入过量、体力活动减少等。“当前为百姓提供健康资讯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胡盛寿院士透露,年~年间持续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年将改版成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其中增加了心血管健康行为、心血管康复等新内容,体现以疾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教育意识应渗透至每个成名的医师内心。新时代呼唤的应是’大医生’,而非单纯的’手术匠’,要组建新媒体矩阵,在权威平台发出科普声音、线上线下联合打造新型培训体系,增强社会大众每个人作为自己健康责任第一人意识。”
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发病趋势是:农村高于城市,华北、东北最高,且不同区县之间相差12倍;从常见危险因素来看,血压占45%、高血糖占19%、肥胖为15%、吸烟占比19%,且地理分布不同。
“过去30年,我国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年龄标化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28.7%,从/10万人下至/10万人;但不可掉以轻心的是,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总体上升趋势显著,心梗、脑卒中等患病率还将持续增长。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剧。年~年心血管病事件数增加约万,死亡增加约万。”胡盛寿院士分析,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仅考虑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加,中国35岁~84岁人群中心血管病事件数增加将50%以上;如果考虑血压、总胆固醇、糖尿病、总胆固醇上升等因素,心血管病事件数还将额外增加23%。
从治疗防控的角度来看,基层的血压控制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偏低,基层“守门员”的能力亟需加强。有调查显示,高血压等管理各环节差距显著:超过一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已确诊的患者中30%没有规律用药。用药的患者中,血压达标率也不足1/3。同时,心血管病患者治疗普遍不规范:32%规律使用他汀;11%规律使用抗血小板药。
据了解,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在牵头构建覆盖全国的心血管病防治网络,探索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模式。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及配套资金支持下实施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在31个省/兵团的家基层机构,完成万人筛查,累计干预高危对象71万人。同时,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的支持下,建立了覆盖31个省的在线培训平台,目前平台注册基层医生万,平台宣教服务覆盖万人。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建议和临床诊疗指导的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双管齐下,将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控制率提高3倍,心梗、脑卒中风险降低10%。”胡盛寿院士说。
相关链接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的15个主要任务中,第11项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行动。
其中,面向个人提出7大健康提议:知晓个人血压、注重合理膳食、定期血脂检测、学习急救措施、自我血压管理、酌情量力运动、防范脑卒中。
同时,面向社会和政府提出五项工作措施,包括:
鼓励、支持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和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
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
推进“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管,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规范化管理;
所有市(地)、县依托现有资源建设胸痛中心,形成急性胸痛协同救治网络;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强化脑卒中、胸痛诊疗相关院前急救设备设施配备,推进完善并发布脑卒中、胸痛“急救地图”。
心血管健康小链接:
1.有些疼痛易与心绞痛混淆
心绞痛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暂时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胸痛、胸部不适,或伴有肩背部放射痛。硝酸甘油作为缓解心绞痛的特效药物之一,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通过舒张小动脉、小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使得心肌耗氧量降低,缓解心绞痛。临床上,一些与心绞痛表现相似的疾病引发的疼痛也能被硝酸甘油缓解,如果对这些疾病缺乏足够了解,很容易造成误诊误判。
2.心血管病的一些常见的早期信号
那么是不是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就不是心血管病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部分心血管病的早期表现不典型,非常容易被误诊。冠心病患者很容易忽视和误解某些与冠心病有关的非典型症状,例如异位疼痛,即出现在咽喉、牙齿、颈项、上腹部、肩背部、左前臂,甚至下肢部位的疼痛,这类疼痛虽然部位各异,但诱因往往为劳累、寒冷、饱食、激动等。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不仅要与肩周炎、咽炎、三叉神经痛、消化系统疾病相鉴别,更要警惕冠心病的风险。对于心血管疾病,我们必须掌握有关的知识,提高警惕,及时就诊,防止延误病情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3.少盐可有效降压
中国有数量庞大的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患者,高盐饮食是其重要原因。中国每5例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因心脑血管疾病造成。减少食盐摄入量是世界公认的高血压预防优先策略。
我们的目标还是以少吃盐、减淡口味为主。对于高血压的人来说,可推荐使用低钠代用盐替代普通盐。值得注意的是,酱油、味精等调味品的含盐量也很高,烹饪时也需要少放。大家在外吃饭点菜时一定要提出少放盐、不放味精的要求。
对那些习惯重口味的人而言,减盐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去适应清淡口味。不过,任何时候只要将摄盐量减下来就会有成效。以血压来说,将摄盐量降低的一周到几周内,血压就会有所下降。
4.心梗急救中的几个误区
第一,切勿随意搬动患者。有些心梗患者发病时会因为胸痛倒地,或因不适蹲坐在一处,家属常会迅速把患者扶起来,喂水拍背。这种做法十分危险。不论在何处发病,患者都要立即平躺,因为平躺时身体供应心脏的血液最多。心梗发生时,冠状动脉本身是缺血的,站立、蹲坐或行走都会使心脏缺血加重。所以,当怀疑心梗发作时,家属要第一时间让患者原地平躺,保持镇静。
第二,硝酸甘油不能乱吃。亲人突发心梗,很多家属特别着急,立即让患者服用硝酸甘油,有时甚至连续喂好几片。殊不知,此时硝酸甘油对心梗的作用是有限的。当心绞痛发生时,血管没有完全闭塞,服用硝酸甘油可以使冠状动脉扩张,恢复心脏的供血,缓解疼痛。但发生心梗后,血管完全堵塞,此时硝酸甘油的作用大大降低,如果含服一两片不能起效,则无需继续含服,切勿将其当成救命神药大量服用。我们的心肌只能撑短短30分钟时间,如果血管堵塞30分钟以上,心肌就会出现大面积坏死。应立即拨打,千万不要干等着药物起效。切记,硝酸甘油如服用无效,严禁连续服用。
第三,医院。据统计,心梗患者比脑卒中患医院2小时,这是因为脑卒中症状明显,能看到肢体不能动、口歪眼斜。而心梗初期疼痛不剧烈,很多人选择忍着,70%的患者不是急救车送来的,医院急诊经常见到由家里人开车送来或是坐公交、打车,甚至骑车前来就诊的患者,稍有不慎,悲剧就很可能发生在路上。心梗一旦发作,患者或家属一定要打电话呼叫,有条件时给患者吸氧,争取抢救时间。
第四,听从医生建议,切勿冲动任性。急性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只有90分钟~分钟,治疗每延迟1小时,相关死亡率就会增加10%。所以,急性心梗救治的关键除了时间,还有对医生的信任。医院后,该手术就要立刻签字,不要和医生讨价还价。充分信任医生才能挽救生命,耽误时间的后果是危及家人的生命安全。
最后,专家郑重提醒,定期健康体检,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有助于防范心梗的发生。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工作繁忙,对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