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约有50%存在感觉功能损害,70%患者存在运动功能损害,并且感觉、运动功能损害常常是并存的。中国每年新发卒中万人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卒中后进行早期、有效的评估与训练能够加速患者肢体运动的康复,减轻功能上的残疾,使病人能恢复自主活动。社会活动和人际间的交往,尽可能的恢复病人的日常生活。
什么是被动活动
被动活动是指外力来帮助患者完成的运动,这种外力即可借助康复器具,也可借助他人或者自身健侧肢体来实现。适用于各种原因(脑梗、外伤等)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被动活动的目的
被动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肿胀和僵硬,促进患侧肢体主动运动的恢复。活动顺序为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每天2-3次,直到主动运动恢复。需要强调的是,早期被动活动锻炼的作用不能仅仅康复师自己心里清楚,而是要告诉患者(清醒状态)和家属,让他们清楚知道做这些到底有什么用。
被动活动的注意事项
1.被动运动要在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若患者出现疼痛,不可勉强;
2.要充分固定活动关节的近端关节,以防止替代运动;
3.动作要缓慢、柔和、有节律性,避免因粗暴动作而造成的软组织损伤;
4.对容易引起变形或已有变形的关节要重点运动;
5.活动顺序应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各关节要进行各方向的运动,每个动作各做3~5次,每天2次;
6.两侧均要进行,先做健侧,后做患侧。
结语
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应在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进行。早期的肢体康复训练在预防脑卒中后的肢体挛缩、关节畸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方面作用明显。正确规范的神经康复可减轻残疾程度,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